起醮 khí-tsiò

「醮(tsiò)」是臺灣民間常見的的祭祀活動,舉凡慶成、禳災、神明聖誕、中元普度,都常舉行醮典。舉行大型醮典時,則常會搭建臨時醮壇,是臺灣民俗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致力於重新演繹傳統廟宇文化的「拚場藝術撞擊」團隊以此為核心精神製作藝術創作「起醮(khí-tsiò)」。

此作品結合燈光視覺藝術、機械裝置、圖像藝術創作者,用當代藝術製作臨時醮壇,打造「拚場」團隊自己的移動舞台,以之紀念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而自焚的朱文光、鄭南榕、詹益樺、廖述炘、許昭榮、劉柏煙(按自焚時間排列)六位前輩。

朱文光、鄭南榕、詹益樺三位前輩,分別在1980年(戒嚴時期)與1989年(解嚴初期)自焚,廖述炘、許昭榮、劉柏煙三位前輩,則同於2008年自焚。咸認,前三位自焚者是為了爭取台灣的民主自由與獨立自治而自焚。那麼,普遍被台灣人認為已經民主自由的台灣,為什麼經過20年後再度出現三位自焚者?

沒有自由怎麼會有藝術,到現在我們心中都有個內心小警總在束縛我們,故用此作品「起醮」向前輩致敬,藝術的其中之一目標就是探索未知的方向,在台灣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風氣下,製作相關的作品就會被貼上標籤,當民主政治已經來到這個社會,能夠用投票選出自己的總統與代議士,卻在創作的發展上來到停滯,在金錢至上的價值觀中,我們能否站著創作,說自己的故事與歷史?

關於自焚者的事件調查與前期田野調查,發現越深入,了解的越少,例如在戒嚴時期,因為無法談論而被遺忘的朱文光跟2008年民主時期,卻因新聞自由,資訊爆炸的時代,只能被當作社會事件就消失,從他們的遺書之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社會跟自由的熱情,但教育與歷史來不及紀錄與了解,就消失消失在主政者與專制極權下,歷史的火就無法延續。

作品整體,以紅色光為主,呈現熱血、發光、熱情、火、悲憤、遺恨、濃稠、愛等,作品呈現方法用光、聲音、機械、繪畫、空間裝置、宗教儀式、文件、文字、採訪等,讓各個創作者用各自方法詮釋與共造一個神聖空間。

拚場計畫現階段的是全部人用各自的方法共同詮釋一個作品,將轉型正義、被遺忘的故事、歷史事件、認同錯亂等,並且結合台灣傳統文化與藝術形式,說自己的故事,發出自己的聲音,獻給為這塊土地努力的人們,延續新的文化,起醮是個開始的儀式,未來將建立自己的廟、歡迎一個新慶典、興自己的文化,讓自由的價值,紮根於藝術。

祭台 Tsè-tâi

台灣祭拜的有使用三牲的習俗,分別代表陸、海、空的動物,影片的演出為三牲獻藝,演出半人半獸的狀態,就如同台灣的現狀,在混沌不清中,嘗試打開藝術的轉型正義的實驗。影片中造型的口罩則向香港的人民致敬及每個世代為自由奮鬥的人們。台灣看似民主,卻到處有威權的遺毒。

會靈 Huē-lîng

獻給為台灣自焚的前輩,1980年(戒嚴時期)與1989年(解嚴初期)自焚的朱文光、鄭南榕、詹益樺,與同於2008年自焚的廖述炘、許昭榮、劉柏煙。

作品細部解說

一、燈光視覺藝術 < 火光 >

創作者:李文政

用光,代表著黑暗中的引導,在自焚者的火焰中,用光來代表當時的火焰及當時的精神,進入每位,發想概念的六位前輩,都在各自的角落發光,在戒嚴時期中,努力用自身的生命去照耀自己的理念,照亮我們,希望用光讓更多人理解他們,用光向他們致敬,為自由喝采。

二、聲音裝置 < 叩鐘偈 >

創作者:柯智豪

北管武場擊樂為台灣傳統音樂,深入廟宇文化中,威力十足,變化多端,且有豐富的曲牌資料與國際辨識度。這次的音樂設計由音樂家柯智豪操刀,欲將源自北管武場的打擊曲牌,與電子音樂聲響質地的數種振盪器結合成新的音樂形式。企圖建立一曲新的曲牌套,除了將獨立演奏鑲入裝置中能定時演出,也能將其融合在其他演出之內,並以佛經〈叩鐘偈〉為概念發想,「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從反聞自性之聲,如實體會此心本來一切具足,呼應『起醮』的概念。 

三、舞台裝置 < 火的廟 >

創作者:林宏泰

火的廟,材料使用可拆解組合的建築鷹架,呼應了這座廟正在建築當中,正在進行著醮的儀式,宣告此地此時,這群人開始要蓋一座台灣人的廟,堅固的材質承載著火焰將被點燃的台灣火世世代代的傳下去,八卦的造型將廟的方位確定,抬頭看見天空,讓上下四方都與整個世界連結,屋頂向上翹起的線條也呼應了火焰的這個主題,火焰中心的空間安排了水池跟漂浮其上的植物,代表了引火的前輩心中所要保護的事物,不停生長延續的生命或者觀眾在這火焰之中,心中所照見的景象為何?

這是一場醮,喚醒身體裡面並將這一切連結起來,自身與自焚者之間連結起來,我們成為建醮之人,身體搬運組裝鋼鐵鷹架鋼管,勞動流汗將構造物慢慢組合搭建一層一層使其堅固準確線條飛揚,沒有明顯的牆壁,搭建出來的是火的空間,是生命跟呼吸搭建起來的空間,連結了記憶與身體,身體在其中可以輕易讀取情感,理解並感知,這不是一個空間,更不只是一座廟,它是良知跟熱情編織而成的集體記憶連結了你我,說明了昨天,同時也指向未來。

四、神明裝置< 漂浮的英靈殿–臺灣主權未定論 >

創作者:李育昇

傳統信仰的『醮』壇,一般來說都是以竹子或鐵構搭建的臨時性建物,《起醮》展覽的廟堂、塔樓也是遵循此一概念,而廟堂內與神靈相關的造物也都是維持相同概念的軟材質所延伸,以花草編結取代木石雕刻,在材質上賦予臨時性、非耐久非耐候、無法永久保存的脆弱特質,甚至是可以直接導入易燃想像的材質感受。廟堂內的作品也都由上方垂掛向下,而非拔地而起,都產生一種漂浮不就地的飄渺感。這是為了要呼應臺灣歷史上的政治定義—臺灣主權未定論。臺灣是個飄渺之國,臺灣的主權屬於臺灣人,在祂國度真正降臨以前,祂會如同神靈一樣存在信道者的心中。

五、門神 < 鄭南榕與詹益樺 >

創作者:柯淳介

用畫奠祭台灣民主自由路上的先輩,用畫讓後世人感受先輩們的氣勢與決心,靈體壯烈的氣勢噴發出如同自焚時的火焰型體圍繞身旁、炙熱地燃燒卻不燒身,願後輩們自此承接理念、承接起為民主自由奮鬥的聖火。

展演資訊

展覽時間:2019年11月2日至11月17日
開幕演出:2019年11月2日,下午四點
展出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 演藝廳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5號)


指導單位|文化部
補助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年數位科技與視覺藝術跨界創作補助計畫』
合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剝皮寮歷史街區
主辦與創作團隊|拚場藝術撞擊
特別感謝|鄭南榕基金會、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製作團隊

計畫主持人|李文政
空間規劃及裝置|李文政、林宏泰、蘇陳思雅、許世龍
神明裝置|李育昇、簡瑞穎
燈光規劃|李文政、黃家慶
平面設計|柯淳介、陳芝敏
門神繪製|柯淳介
聲音裝置|柯智豪、許智敏
音樂及演出|三牲獻藝
編舞及演出|廖苡晴
文字與訪談|黃弘杰
書法書寫|許世龍
影像拍攝及製作|徐允武、簡子鑫、李晟民

臺南美術館「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

時間:2020年7月23至2021年2月28日
地點:臺南美術館1館2樓展覽室I、2館1樓展覽室A、2館1樓展覽室B、2館1樓展覽室C、2館1樓展覽室D
官網資訊: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176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